我看到的小米,两个字 可惜

小米从名不经传到了现在几乎家喻户晓只是短短的几年,这可能是国内公司前无古人的。对小米的声音也渐渐多起来,从平民的中年大叔到几岁孩童,从买smartphone只用来打电话的一般中老年到业界精英,都会谈起这个品牌。有人赞誉有加、有人嗤之以鼻、更甚有阴谋论者。

最近听了不少关于小米的新闻,包括在海外市场的碰壁、市值不断创新高、外媒评论等等。结合我周边听到关于小米的意见,我对这个品牌就是两个字,可惜。

记得小米的“前身”MIUI,在Android的基础上,针对国内的市场,很好地完成了Android的补完工作。这时候的MIUI是我的喜爱的一个公司。

其后经过不断壮大(还是说找到了风投),小米诞生了,推出自家品牌的手机,当然搭载了自家的MIUI。小米1以当时旗舰级别的配置和不可思议的价格引起了巨大的关注,可以说重写了国产旗舰机的定义。但最引人注意的是它那不得不承认玩得很成功的饥饿营销,不但每次都以不断缩短的时间来取得媒体的关注,也在消费者当中成为了一个话题,甚至说催生了国内手机品牌的炒风,这是当时国产手机难以想象的。

从出生的第一天开始,抄袭这两个字就没有离开过小米。这是我觉得可惜的第一个地方。小米1推出的时候抄袭别人的外观设计,OK,我不明白的是为什么连发布会都要去致敬其他品牌?时至今天小米5都快将发布,还是没有改变。我去啊,都搞了几年的发布会,连个台词都要致敬一番,那些公关是靠害还是怕被黑锅?

我觉得可惜的第二个地方还是因为小米抄袭。小米退出手机获得成功以后,推出了不少的周边产品,但都逃不出浓浓的果味。小米一路走来,规模不断壮大,风投不断,夸张地说是有烧不完的钱,为什么投入到一个统一的、有自己特色的设计语言是这么的困难。为发烧而生是个不错的口号,那你就把移动电源的外观设计为发烧友喜爱的模样,那你就把路由器的款式设计为那种发烧友追求的样子,不知道是不是模仿的模具成本比较低,但没有理由去走这种我认为的歪路。

回想几年前的三星,在智能手机的市场是也是走了一条和水果纠结不清的道路,但后来也创造出自己的银河系(虽然近期有些迷糊,好像还跳不出做厂的那种思维限制),我期望小米在有市场占有率、有大水喉支持也有相当的技术积累后,能够走出一条新路,成为一家受人喜爱更受人尊重的大企业。

 

(其实关于小米还有很多想说的,等心情不好的时候再写写,睡觉去了)

机械

20140722-080007-28807790.jpg
使用感受还是一般,主要是和android和iOS的整合。手感是不错,但对我来说更多是回忆。回忆小时候玩电脑的时光,回忆第一次敲打键盘的感觉,那清脆的声音把遥远的记忆带到了现在。感谢那个把我带入这个神奇世界的人,感谢给于了我”求生”的技能。

汉化萌

晨早电台节目中,两个主持兴奋地宣传着最近很流行的一个app。开发团队如何年轻(好像没有哪个是不年轻的),如何有热情,这个app有多热,甚至是可以说是升级到了一个社会现象。
主持人说,外国也有同类型的app,但这个app能热起来,主要是因为这个app已深度中文化。

深度中文化就是我们的“创新”,最有创造力、年轻、有热情的团队就是做汉化的工作。

事情好像有很多层次,纵然在国内有特殊性,GFW、市场容量巨大,但作为最有创造力的一群,是不是就只能做汉化呢?只能这样才能“成功”?作为大众价值的传播,是不是该歌颂着这些创意?

饭盒到了

外包装
外包装

无可否认吸引的价格是个关键(当然不能和那些山寨产品比较)。

外观
外观

之所以不能说和山寨比较,除了价格,还有做工。

不得不说,发热的确厉害。

2013-06-13 22.00.29当然盒子的优势应该是software部分,定期不定期的更新总是让人期待。

而且“第三方”的资源也相当丰富,这一部分也得意于基于android平台。